5月14日,我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30多位师生走进苏州工匠园,与吴中区文体联合会会长赵建安、秘书长朱荧等共同探讨“非遗如何走进生活”。
朱荧秘书长指出,每一门类的非遗产品都分市场接受度高低,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己作品转变为商品的一种自信,要实实在在地与老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联系起来,深度挖掘包括渔猎文化、稻作文化、陶文化、玉器文化、舟船文化、青铜器文化在内的吴文化的内蕴,并能将设计稿与非遗老师的制作可行性联系在一起,衍生出一系列文创商品。
赵建安会长建议同学们未来要站在例如喜马拉雅、今日头条、同程旅游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锻炼,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和工作经验,运用互联网思维,进行工作延展,不要囿于传统平台及思维定势。
同学们也纷纷举手发言。来自兰州的同学提出将莫高窟等文化元素嫁接到苏绣中去,得到了老师的指导意见,要求考虑清楚受众群体,再进行创意设计,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创意设计端。在场的老师和专家,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,告诉现场的同学们如何提炼创意元素与传统技艺相结合,创造出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。
苏州工匠园负责人肖薇薇指出,苏州工匠园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与大专院校的对接合作,以各种方式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快速发展,汇聚院校资源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基地,积极推动“产学结合、校企合作”,共同探索培养人才、发掘创意、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。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,苏州工匠园热忱欢迎我院师生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放在平台上售卖,了解市场反馈,同时也欢迎联合工匠园一起进行产品研发,不断丰富实践经验。
任静报道
审稿:吴隽